綻放思想繁星──清華思沙龍HOW ,WHY, AND WHAT

◎鄭紀綺、溫立心

「七個集結自清華的同學,在龍應台教授的號召下,從早上十點,討論到半夜十一點,散會後一群人跑到清華校門口,爬上警衛室把宣傳布條掛好…從策劃到實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於是,十一月八日,『清華思沙龍』,成立了。」──兩年前清華思沙龍的總監,在宣傳DM上,生動的敘述了沙龍誕生的一刻。

在時代的需求中誕生

2005年的清大,整體而言極少課外的人文活動,沒有蘇格貓底、也沒有清華學院。彼時受聘於通識中心、開設「批判閱讀」課程的龍應台老師,除了因為當年清華在人文氣息上的沉寂,更感於台灣大學生的國際觀薄弱,與國外學生相比下較無全球公民意識,便有了在清大成立思想沙龍的發想。於是在龍應台的號召下,來自各系的同學們便將清華思沙龍的招牌掛了起來。成立之初,名為「清華思想沙龍」,到2007年,回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推動「思沙龍繁星綻放計劃」,定名為「清華思沙龍」。

思沙龍的成立,很受到當時徐遐生校長的支持,在龍應台的嚴格要求、及清思同學的努力下,「清華思沙龍」很快打響了知名度,也可算是清大人文思潮方面的門面。

成為思想使者

思沙龍重要的理念是陶冶大學生的知識、品格、智識技藝,並在國際視野的培養上,促使同學去看見所身處的環境為何,看見台灣處在世界的什麼地方。

社會議題由於不同的價值觀判斷,許多衝突、爭辯由此而生。思沙龍所想做的,是藉由知識的習得,扎實的資料蒐集、邏輯推理和組織能力,以看到各方價值的訴求和角力,並用批判思考的態度檢視之。

花大量時間蒐集整理的資料,會被嚴厲質疑資料之間的相關性、數據可信度等等,時常龍應台一句:「孩子,你們那樣不行」,就知道自己做得不夠。思辨的過程嚴謹而審慎,才能確實理清。

除了內部成員的思考訓練,思沙龍的另一目標是將這樣的思想成果向外推廣,因此舉辦活動、支撐組織的訓練也成為思沙龍的學習項目。龍應台帶領清華思沙龍的方式是讓同學們從實作的過程中累積經驗,在不斷碰壁和跨越的過程中找到方法,並傳承經驗、持續精進。

稱為「思沙龍」,期許能如同啟蒙時期,運用沙龍內部氛圍、同儕共學的氣氛討論公共事務、激盪出活絡思維。思沙龍企圖培養「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態度,發散思想的種子和沃土。

外部的質疑、內部的檢思

思沙龍希望能在清華點燃人文氣息,卻不是未受到質疑。

時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在強調國際視野的情形下,會不會忽視關懷身邊問題?所處理的議題,會不會離自己太遠?

思沙龍選擇議題的方式是,從自己身邊關心的問題找起,再提升到國際層次的觀點來看。拉高距離的目的,一方面是較容易看清,可以避免捲入複雜的權力糾結,一方面是透過國外更多元經驗,產生新的想像,而不會被囿限在習慣的討論模式之中。

2007年,龍應台曾在成大公開演講中回答:「當他在看外面的東西時,他一定是用自己的座標去吸收,他所看到的東西一定會影響對自己的了解,並會擴充他對自己的了解。」

另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企圖引起社會關懷的思沙龍,為何不直接參與、促成改變?

思沙龍歡迎實際投入議題的耕耘,但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有人實際參與推動、需要有人喚醒意識,而沙龍所處的位置,是試圖喚醒眾人對社會的關懷意識(awareness)。惟沙龍借鏡於國際事件,在空間距離的限制上,對議題的瞭解僅止於資料的蒐集。

從天而降的經費?

回想清思辦的大型活動,有具質感的大海報、大量彩色DM,看似不用為籌措經費擔憂,更讓人產生清思似乎有「從天而降的經費」的感覺。

究竟清華思沙龍的經費來自何處?令人產生無限的好奇。

沙龍成立之初的經費來自校友捐款,第二年開設成通識中心下的一門課程,經費來自於通識中心,到今年八月,龍應台在清大的教授聘期結束,於是清思轉型為一般學生社團。至於在拿通識中心經費的期間,是否會有壓縮其它經費的疑慮?通識中心前主任沈宗瑞教授說:「它應該可以說是學校發展政策之一環。因此,在這個時期當中,沒有所謂壓縮到通識中心預算的問題。…就我立場與想法,思想性社團目前生存極為不易,所以學校初期特別使力扶助。」

而創立清思的元老級成員──黃令名同學說:「我們每年也是努力規劃內容、提出過去的成果,並且向通識中心提出學期計畫、年度計畫…龍應台老師本人也都很堅持即便在有充足經費來源的狀況下,也不許思沙龍的同學們有任何經費上的浪費…通識中心認同思沙龍為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給予長期的支持」

在經費的使用上,黃令名說:「說執行成果如何,我自己個人的評估是,雖然預算大,但是思沙龍也做出了符合這樣資源應該做出的成果」。過往清思面對大筆的經費,態度是即使拿得充裕,也要求充分利用。

與時並進

此時的清大,有較豐富的人文活動:科管院舉辦的大型演講、清華學院的小組運作等等,思沙龍的時代意義不若當年,於是從一門課程轉為一般社團。

相較於以往專注國際議題,現在也開始會在活動中呈現在地關懷,例如去年十月的宵夜街議題,當時邀請新竹市長候選人來談論對宵夜街規劃的想法。在與龍應台討論時,她說這是個:「Action Plan」,有被貼上政治標籤的危險性。然而當時思沙龍的同學們多少期待自己能做居中平台的角色,整合政府單位、清大學生、宵夜街居民等的意見。

此外,為了更符合「沙龍」的精神,思沙龍在活動形式上朝向舉辦規模小而精緻的活動,讓講者與觀眾有更長時間、更細緻的互動問答。

恰如「思想沙龍」這個初衷,清華思沙龍不斷地在自我修正和調整,過程中有其框架、有其突破,它試圖在所欲處的社會實踐位置中,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