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言(007號刊)


201010月底,清華大學學生會首次以學生會名義,動員參與第八屆同志大遊行。對清華大學來說,這標誌著重要的里程碑:性/別多元的價值與概念終於在向來獨尊陽剛氣概的清大校園中被關注、重視。同時,學生自治組織也跳脫了既有的「學校-學生」的中介者角色窠臼,轉而投身更具積極意義的學生社會參與。

雖然如此,卻不代表清大學生從此對「同志議題」有了躍進式的理解與尊重,此一領域對清大許多學生而言,仍是一塊相對之下陌生的範疇。大遊行期間,在楓橋BBS站上有板友對自己在此議題上遭到「代表」而感到不舒服,好像被「貼上標籤」。另外,近期的梅竹賽中,也可聽見某些加油口號如「娘炮」,事實上是針對特定性/別氣質與性傾向的攻擊。

因此,為了讓清大學生能夠對「同志議題」有更深入的瞭解,為了打破某些人對於「同性戀」一詞潛在的莫名恐懼,本期基進筆記聚焦於清華、交大的同志社群,訪談了許多目前就讀或曾經就讀於清交兩校的男女同志,請他們分享自己在校園中的同志生活、尋找社群的經驗以及所面臨到的困境。

首先,本期基進筆記將介紹目前清交兩校唯一的正式同志社團:交大BLG社。校園中有同樣興趣的學生們可以組成社團,分享經驗與交流感情,然而對校園中的同志而言,這樣的平台又在哪裡?透過創社元老百齡及現任社長小胖的訪談,本刊試圖爬梳BLG社創社的過程、創社之前的新竹同志社群概況,以及當前BLG的營運狀況,最後探討「同志社團」本身所可能存在的困境與盲點。

另外,校園中的同志面臨哪些困境?同志伴侶不如異性戀伴侶一般可自在地在校園中親暱現身,這是否該被視為一種壓迫?接著,男同志、女同志,出櫃的同志、未出櫃的同志……複數的同志是否面臨了複數的難題?總地來看,這些困境又應該歸結於什麼因素?

藝文方面,本期深入採訪同志紀錄片《無偶之城,往事之城》(上學期曾在清大播映)中的同志三溫暖、三溫暖老闆與常客,深入瞭解老年同志伴侶的處境,以及同志與異性戀婚姻間的拉扯關係。

本期《基進筆記》封面標語「sex, gender, sexuality」正是希望大家重新省思「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傾向」之間的關係,瞭解一個人在社會上的「性/別」是怎麼被要求、分配並生產?社會性別與人們的生理性別有何關聯?(如:有男性性徵,因此就要像個男子漢)。最後,生理性別、社會性別與性傾向的關係是否必然是硬性規定?就要男生女生配,這樣才自然?

在這一整套看似理所當然的框架下,究竟,有哪些應該被突破?突破的可能又在哪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