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理想的半路上──「學生會」與清大
◎陳為廷
「學生會」是必要的嗎?
從高中到大學,我們應該多少都聽過這類組織:班聯會、學聯會、學生會、社聯會,他們在組織章程中宣稱:「本校所有學生都是本會當然成員」,而我們身為會員,就有義務要繳交會費。多數人對他們的印象是:「那個辦校慶、演唱會、舞會的團體」;偶爾,他們會在競選海報上宣稱:「希望『為民喉舌』,成為學生與校方溝通的橋梁」。
但對於這些組織的由來與必要性,我們通常並不深究。學生會是必要的嗎?他跟其他辦活動的社團有什麼不同?如果我們可以透過BBS、或者自己去找各處室解決問題,那為什麼需要學生會這個「橋樑」?──它究竟為何出現在校園中?讓它繼續存在於校園的理由又是什麼?
學生爭主權 孫中山:「學生本來就沒有自由!」
事實上,現在我們所看到各大學中「三權分立」(模仿政府體制,有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司法部門)的學生會,多創建於八零年代。當時各校學生運動風起雲湧,他們高喊「學生自治」,並以成立全校普選的「學生政府」作為宣示「學生權力」的重要手段。
當時他們抗爭的訴求包括:廢除校內刊物審查制度(以免每一篇學生刊物文章都得經過行政人員審稿、動不動就查禁)、廢除宿舍門禁(就在幾年前,清大的女宿仍是過了十二點就無法進出)、教官退出校園……等。他們對抗的是一個無視學生人權、不把學生當公民看的體制。
這個體制背後的理論依據是「特別權力關係」。
根據這套理論,孫中山曾說:「學生、官吏、軍人是沒有自由的!」──他們自願成為國家(公立學校、政府、軍隊)的一員,只有服從的義務,沒有相應的公民權利。所以校方、教師們總有一套我們熟悉的說詞:「學生的本份就是念書!」(反過來說,額外的校務討論、集會遊行、唱歌跳舞,都是不務正業的「外務」)、「宿舍是用來休息的!」(換句話說,宿舍內的交誼、活動舉辦都是不大「正當」的宿舍使用方式)。這種說詞背後往往潛藏一種「管理」的意識形態。學生少一點「外務」,就方便校方、黨、國家的管理;宿舍被化約為一個一個「睡覺」的單位(而不是「生活」的空間),就有助於教官、舍監的看管。
學生不曾提出有別於「管理意識形態」的校園想像嗎?──當然有,但在黨國深入校園的體制設計下,學生難有發聲的機會。直到八零年代末期,全台各大學仍受教育部高度管控,校內設有國民黨部、及學生組成的「黨社」,黨官僚在校園內培植學生特務,讓學生彼此監視、再經由教官通報上級的狀況時有所聞。直到解嚴後幾年,校內都還瀰漫一股詭譎的白色恐怖氣氛。
大學自主 學生自治
但八零年代湧動的社會改革,讓學生醒覺過來。首先,改革者認為大學的要務應是「弘揚學術,追求真理」,而不是為黨國製造遵循威權體制的順民。大學應該要自主!而大學自主的正當性,應該來自校內成員的共同參與。
改革派學生將大學成員分為三類:「行政人員、學生、與教師」。這三種人應有「相同的」權力對校務發聲。學生作為一個公民,與校方應該是對等的──而不是管理與順服的關係。在這樣的脈絡下,全台各地的學生會陸續成立。在爭取「普選」、「設置學生議會」的運動中,許多學生因此被記過甚至退學。
學生會的困境
清大具「學生政府」架構的學生會成立於1988年。但這麼多年過去,學生權力真的提升了嗎?
某個程度上,學生的確取得了更多參與權。《大學法》修訂後,學生在各校級會議內有一定席次;經過八零年代以降學生抗爭傳統的洗禮,今日各校學生會也愈發懂得在場外、BBS上發動群眾,在場內串聯教授協商,以推動進一步改革。
但現實上學生會仍有許多限制。以清大為例,學生將學生會視為「具單一、最高代表性」的學生自治組織。但校方只將學生會視同一般社團,與系學會同級,受課指組管轄;相應地,各級校務會議代表(理論上,應該由具普選民意基礎的學生會來推派吧?),校方也另訂選舉辦法選出。學生會的最高代表性在此不被尊重;同時,學生會的財政也不獨立,每年向學生收取的學生會費金額都不高,學生會活動必須仰賴行政方(像包工程那樣)施捨的活動經費;加上校內的學生自治意識也並不深刻。制度、財政、校園文化等種種問題,造成學生會權力一再限縮。
十九屆學生會 從學生權益做起
面對這些難題,這學期剛上任的十九屆學生會長,人社院學士班大四的周慶昌表示,他希望可以從扎實的學生權益工作做起。實際的做法,除了延續前幾屆舉辦的校是論壇、餐廳抽查等工作外,這學期還希望能夠加強權益部工作,讓部員緊盯BBS上學生的抱怨與討論,並迅速做出處理。此外,針對各級校務會議組成一個個專職「小組」,以小組形式處理各校級會議提出來的問題(避免以往校務會議僅一、兩名代表,力有未逮的情況發生)。
目前,他們正在關注、處理的議題包括:暑假的業信旅行社案、校巴問題、及「宿舍自治」。「我們希望能夠先穩穩地獲得同學們的信賴!」周慶昌這麼說。
走在理想的半途上……
我們真的需要學生會嗎?
顯然,如果學生應該參與校務、參與校務的學生應該具一定民意基礎,且這個校務參與必須由一群被組織起來的人共同運作。那我們的確需要一個這樣的學生自治組織。只是,改革的路是漫長的,從過往一年校內發生的諸多重大案件:如人社蓄水池、物理系館砍樹案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參與仍不足夠。校內事務仍由少數人把持。
我們還走在理想的半途上。有機會的話,去探聽看看學生會的行政部門、或問問系上有沒有選出議會的學代吧(現在只有七個人!)。如果有心致力於校務改革,參與學生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