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理論與實務」─學生的藝術實務參與

◎何佳穎

大學教育不缺乏理論,或者該這麼說,我們總是被給予理論知識的灌注,書本裡一個又一個的定義、一條又一條的公式…。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但有時卻也讓人不禁感到莞爾,學習似乎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

以理工專業著稱的清大校園內,學生接觸藝術的機會不多,通識課程中的「策展理論與實務」課程,提供學生參與策劃展覽的學習機會,讓學生透過實務操作將書本上的文字敘述付諸實踐。

「策展理論與實務」的前身是「藝術經營與實務」,後來任課賴小秋老師將原本的課程重新設定為「公共藝術賞析」及「策展理論與實務」的雙向課程,希望讓學生除了課堂上單方面的吸收之外,能有更進一步的實務課程,經由授課老師的引導,全班同學一起參與展覽的籌備、規劃及進行。這樣的課程設計對學生來說,無非是一種很難得的經驗及學習機會。

與藝術家接洽,是這門策展課主軸的開展。前幾堂課就要確定合作參展的藝術家,接著透由藝術家對創作及作品理念的講解,以及與學生的互動,讓彼此之間的溝通更為流暢。與藝術家的活動不單單只限於課堂上,最好的情況是能夠拜訪藝術家,策展人進入藝術家創作的場域,往往可以有更深入的觸動,這也不是單憑解說文字及圖片就可以解釋的感覺;拜訪藝術家不僅是更深入認識藝術家的一步,另一方面也能實地看見作品,與藝術家溝通展出的可能與型式,如此可以讓展覽的擺置做出更好的規劃。

策畫一個展覽,在觀眾走進展場之前,所要做的準備是一般人看不見的。從場地接洽、保險洽談、卡典西德字、導覽手冊、作品解說卡、介紹文字、聯絡運輸事宜、準備餐點、佈展前置…等繁瑣的事項,都是構成一個展覽值得欣賞的種種要素。大多時候,一般人少有這樣的實務經驗,就拿這個策展課來說,讓以往只是欣賞展覽的學生,進入策展的流程,真正認識到完成一個展覽所要經歷的過程,是要付出相當的心力及時間。

這樣的學習經驗,除了讓學生能更深入的認識藝術實務的內涵,還能讓學生在接洽或進行事項得過程中,得到與人溝通、處理事情的經驗和能力。書本上的知識是空泛的,若能透過親身體驗去領略一門學問的奧妙,獲得的絕對不單單只是表面的成果,在往後的生活都受用的學習經驗。

「策展理論與實務」在這學期是賴小秋老師帶的第四個班,這學期是與石雕藝術家吳建松合力展出「破與和」,日前(5/20)在教育館開幕,展期至6/10。小秋老師表示,可以帶著一批學生完成一個展覽,讓學生在獲得比坐在課堂中學習外更多的心得及經驗,是一件快樂的事;她覺得這樣得實務操作課程,是開啟學生對藝術領域認知的第一步,也讓學生體察到藝術實踐的可能。

在偌大的校園之中,有一個這樣的空間,展示著一群學生實際參與策劃的展覽,姑且不論課程目標所要達到的成果,在這樣一個小展覽背後,學生與指導老師,以及藝術家相互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像這樣的實務課程經驗,對學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我們不妨期待有更多的學生可以接觸這樣的課程,得到與以往不同的學習體驗,在參與一件實務操作的過程中,找到實踐自我的動力。

1 意見:

Unknown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