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與公共討論

@黃裕穎(清大環境議題小組)

一、 國光石化是甚麼?

國光石化是個民間集股公司,將於彰化潮間帶填海造陸4000公頃興建輕油裂解的上中下游整合的離島工業區。大肆填海將造成潮間帶的生態滅絕(那裡是台灣最大潮間帶)與當地蚵業經濟鏈破壞。

同時,彰化是台灣的魚米大縣,八成雞蛋、三成的稻米蔬果產自彰化,在台灣糧倉興建一個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台灣未來的糧食安全令人擔憂。石化產業排放的細懸浮粒子PM2.5、揮發性有機物、硫氧化物、戴奧辛等等,簡單來說,就是你我以後吃的白米蔬菜水果,未來可能都會遭受汙染。

經濟學者陳吉仲教授計算(科學資料http://ppt.cc/bXvp),國光石化預計每年淨效益529憶遠低超於,從健康風險、農漁業、水資源利用、生態等等,台灣每年將為其付出540億到1482億元的外部成本。不值得的交易為什麼還要蓋?其實,不只是開發案、更是場巧取豪奪的零和遊戲。大股東將賺走多數的收益,而汙染將成本外部化由地方漁民承受,未來再用微薄的補償金塞住憤怒居民的嘴;空氣汙染、環境破壞由全民買單,再以未納入外部成本的無意義GDP來蒙蔽民眾的眼。

其實這些環境爭議和我們學生是息息相關的,和台灣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與國家競爭力是緊密結合的,由前中油董事(為目前經濟部長施顏祥)不斷推動的石化產業擴張的政策,有前瞻性可言嗎?錯誤的政策將把國家發展停留在落後的高汙染思維,侷限、排擠台灣前瞻產業的發展。不斷盲目擴增高汙染煉油廠,台灣綠色產業發展還有未來嗎?

二、 環境爭議與人民參與

談到環保,環境保護、節能減碳每個人都可琅琅上口,說出點道理來,顯然環保思維廣為流傳,但為什麼還會有環境爭議與衝突?跟人民參與程度又有甚麼關係呢?

為了反抗黨國政治的高壓箝制,80年代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也衝出了台灣自由化的發展,自由化後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民主化,後來台灣民主化的進展如何了呢?以下三點就可以由國光石化議題來檢視:

1. 資訊不對等、不透明公開:

大城鄉的民調顯示多數民眾贊成國光石化設廠,但國光石化的地方說明會上只有宣揚經濟發展、對於健康影響完全不提,問卷內容提到:

「國光石化興建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與繁榮,您同意嗎?」

2. 漠視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政府認為養蚵就是落後、不賺錢的行業,唯有開發才是經濟發展的唯一選項。殊不知芳苑當地以養蚵著稱,訪調過程中,許多蚵農表示他們由於當地潮間帶營養豐富,常常年收入達上百萬,政府以粗暴方式高舉經濟發展旗幟,完全漠視當地人生活方式的選擇權利。

3. 環評審查缺乏獨立機制:

目前環評(環境影響評估)都由環保署長選出的環評委員來審查,而環保署長沈世宏是化工博士、更是化工協會(與國光石化關係友好)的下屆理事推薦人選,在不避嫌的情況下選出的環評委員,不乏有許多開發至上的開發派委員。再者,環保署直接隸屬於行政院,政治施壓導致環評粗糙過關案例屢見不鮮。令人無法相信這樣的環評能真正為環境把關。

更多荒謬的環評程序、政令宣導等等礙於篇幅、不多著墨。目前能否開發的最終決策權落於環評,而環保署上級機關行政院又同時是政策推手,如此裁判兼球員、便宜行事的官僚作為,人民罔談決策參與了,連得到第一手的資訊都有困難!

政府未提供管道讓人民參與討論,所以人民不知道重大建設對於自身未來有深遠的影響(上述的健康與產業方向),但更重要的是人民對於參與公共議題的想法,常常是漠視與忽略,也代表著放棄自身的權利。從選舉期間等待強人統治來領導、拯救台灣的大眾想法,可以知道台灣人民心態上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同樣的,清華學生也很少覺得自己是學校主體),由人民來帶領國家政策的真正「民主」實踐,顯然只是口號。

缺少人民參與討論、決策的國家,談不上是民主國家,只能說是個自由的國家罷了。簡單來說,當個人行為與財團沒有利益衝突都是你的自由,但當有衝突時,倒大楣的就是人民了,如國光石化、相思寮、大埔徵收事件等等。

因此,環境議題小組在清大校園推動一系列的活動:國光石化總經理與學生的對談、環保團體的講座、印製國光石化議題衣服,希望國光石化能成為一個清大被討論的議題,藉此促發更多對話、討論的可能。

環境運動作為一種社會運動,最終期許的不外乎是公民社會的早日崛起,在充分、透明公開的資訊下,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流的過程,漸漸形成的公民討論氛圍,各方想法都衡量所進行的建設與開發,也將不會有像國光石化如此多的爭議。

透過白海豚認股、潮間帶體驗、白海豚路跑、公聽會辯論、清大校內對談等等活動,社會關注的氣氛漸漸成形,公民社會的能量也正在累積著,並在11月13日的環保救國大遊行釋放,發起更多效應。但社會運動的進行不能只停留在單一案件如國光石化就結束,更重要的是充分討論、對話的公共氛圍,公民社會何時才會到來,我們正期待著。

同時,你,準備好要成為參與公共討論的公民了嗎?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