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言

本期的《基進筆記》是個特別且重要的里程碑。在這一期的編輯過程中,我們過去幾個月中苦命死撐、一個人抵三個人用的編輯群們終於鬆了口氣,因為有許多熱情的新夥伴加入了《基進筆記》的編輯群,為疲倦整學期的老編輯群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而這群生力軍們也實際地在編務上參與了訪談、蒐集資料、撰寫文章等工作,我們彷彿可以開始期待另一個基筆世代的形成。

本期《基進筆記》將大半的篇幅聚焦於對於「服務性社團」的討論。談到服務性社團,人們總會有一種印象:無己無私的服務精神、活力昂揚的營隊文化、上山下鄉的課輔、關懷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在校園內,我們也時常可以看到服務性社團的出隊訊息,或是某某服務性社團與某某基金會協辦了哪些活動,等等。

觀察到這些現象的同時,我們是否曾想過:「服務性社團」從何而來?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服務性社團」的出現?「服務性社團」提供了哪些「服務」?為何它們提供的「服務」是以某種特定形式呈現?是否可能有其他的「服務想像」?

本期的服務性社團專題將從歷史著手,分析台灣服務性社團在1970年代後大量出現於各地大專院校的歷史脈絡與社會/政治背景。從1952年的救國團成立,到1970年代初期的保釣運動,到1987年解嚴,許許多多的獨立事件如何作為一個個刺激因子,促使服務性社團在某個歷史時刻躍上舞台?再來,是什麼樣的歷史因素使全台灣的服務性社團無獨有偶地採用同一套服務邏輯?這套服務邏輯對於過去以及當前的大學生造成哪些影響?是否可以被拆解?這些問號我們都將試圖在本期的服務性社團專題中進行回答。

另外,本期學運史專題則定睛兩年前的野草莓學運,重新檢視這個台灣學生運動史上的重要節點。運動當時,清大也有不少學生響應,於海報牆前發起靜坐,在校園版上引起支持、反對兩方的不少討論與辯證。本期學運史專題訪問到當時新竹野草莓的運動參與者,回述運動過程,並且回顧檢討野草莓學運訴求、成效,並綜合分析兩年來野草莓對台灣社會、清大校園所造成的影響。

而本期基進筆記的藝文專欄則是以「科幻」作為主題,專訪了「難攻博士」,也就是在本校開授科幻議題相關課程的鄭運鴻老師。本文深入探討科幻作品中的「機器人」議題:機器人是如何出現的?它們與人類的相互關係在不同時代的科幻作品中有什麼辯證性的發展?「機器人」這個概念、想像的出現,對人類發出了什麼訊息?是宣示人類的偉大,抑或是某種警訊?

最後,本期論壇接續上一期對於國光石化議題的探討,將更深入地追問「國光石化與公共討論」的關係,省思環保議題與人民參與的緊密連帶。在缺乏公共討論可能性的社會中,環保議題如何可能被關注?而我們又該如何建立起這兩者之間當前正嚴重缺乏的鍵結?

1 意見:

匿名 提到...

謝謝你們的詳盡介紹與實際努力使各項議題被重視。
雖然我只是一名高三生,知識淺薄,平時無法接觸社運相關資訊,
對於社會運動熱情甚於瞭解,可是因為有陳為廷學長的網誌,有基進筆記的創刊,
使我對未來充滿希望與熱忱,學著以深入思考剖析事件的動機及意義。
你們是我的參考團體!因為你們讓我想為社會盡份心力!
因為你們,清大人社成為我苦讀的動力與目標!
謝謝你們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