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的學生會──前任、現任多名學生會成員的心聲


◎ 鄭家鴻、劉大溶、陳揚升

清大的學生會,對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個遙遠的組織,只有在學生會舉辦校慶演唱會之類的大型活動,或者偶爾在校內遇到麻煩時,才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大學法明文規定學校應輔導成立有民意基礎的學生自治組織,「以增進學生在校學習效果及自治能力。」這個想像中的定位,與清大學生會的實際狀況有什麼樣的差異?

我們學校的「學生會」分成兩個部份:負責行政的學生會,以及負責立法、監督行政、審核預算的學生議會。根據學生會章程,各系系會必須推舉學生代表,加上今年增設名額的普選學生代表進入議會,審核學生會的每一項預算,任期一年;同時,他們也必須組成各種委員會,處理校內事務。例如,每年的學生會長選舉,就是由議會內部的選舉委員會舉辦的。學生正、副會長在當選之後,必須提出自己挑選的幹部名單,完成交接;學生會便必須處理學生事務,並且派遣人員參加各級校務會議,作為學生對學校的窗口,為之發聲。

門可羅雀的議會,曾經只有九個人

看似完善的制度,實行起來卻漏洞百出。許多前任議員表示,議會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人太少!理論上,一個學系四個年級有幾個班級,就必須推派其數量一半的議員;實際上,清華大學有六千名大學生,十九個系會,我們上一屆議會卻只有九個人,更不可相信的是,再前一屆還不到五個人。

身為清大學生應該很難想像:議會審核我們各項學生活動數十萬元的預算,而他們的人數還不夠組足球隊。前任議員廖曼均無奈的表示,議會成員自認人數太少,有代表性不足之虞,盡量不通過大型預算,辦活動還得拉贊助補貼。

缺人的原因,除了很多系會根本不推出議員之外,另一個就是幽靈議員。這些幽靈議員很少參加會議,常使每月召開的會議因人數不足而流會;而須由議員組成的委員會多達十數種,以上屆九名議員來說,平均每個人都得身兼兩個以上的委員會。前任、現任議員周秀樺認為,這造成了分工問題,因為人少,議會常無法派人向學校協調。

前議長吳君薇表示:「之前我是真的想要做到十二、十三屆(學生會)這樣,學代有四十多人,開會有會議記錄,預算審查什麼的,就是全部都能照法規走,很完美的運作起來。」吳君薇在任期間,積極推動幾乎停擺的議會運作,包括恢復每月審查預算、對學生會的監督。問起這一年遇到的困難,她表示很多人並不了解學生議會的重要性、或甚至不知道有學生議會。「學代數量太少的原因,可能是學生議會的知名度不夠高,無法吸引人進入,致使無法有所作為,進而導致名氣更加下降……,陷入了這樣的一個循環。」

學生會的精神何在?

前任學生會副會長蔡佳勳表示,擔任學生會幹部沒有報酬,在忙碌的學生生活中付出了大量時間,完全是在剝削自己;不過,從事學生會工作可以學得辦理各項事務、與當權者協商的寶貴經驗。他指出,我們都認同、遵循台灣的民主制度,在踏入社會和專業領域前,應該從學生自治中學習如何在組織中協調,管理自己的事務。

去年的會長選舉曾經發生候選人退選、選舉委員會解散的事件。前年十八屆的會長及議長未經過正當程序,決議修改會長得票率的門檻至15%,使候選人以退選表示不滿。受到這件事的啟發,補選產生的前任會長周慶昌,致力於提高校內公共意識,推動學生自治,並曾經帶領學生走出校外,與台大、交大等大學一起參加遊行。他認為學生在學的權利,與出社會後的權利息息相關,很多學生的事務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怎樣對學生好,不應全部交給學校來設想。他期盼學生會能更加鞏固與校內各社團、系會的合作,建立與學生的溝通管道。

接下來,我們的學生會

今年期中的會長選舉一度難產,第二次選舉產生的學生會長得票率也不到4%,對這些提倡學生民主的人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但可喜的是,會長選舉順利結束後,各系推舉了多達二十二位議員,在上星期二召開了第一次常會並選出議長。相信議會的正常化指日可待。

現任會長陳慧元說:「我們想成為不同看法學生之間的橋樑、天平。」他在政見中提到,為供學生即時反應意見,未來將架設網路平台,透明化學校工程、會議紀錄,方便學生查詢,並定期公布學生會辦事的資訊、主動寄出會報,減少學生與學生會的距離。如果你關心自己的權利,對學生會有興趣,不妨睜大眼睛,看看這一屆的學生會能不能符合你的期待。

0 意見:

張貼留言